2013年12月11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房地產與建筑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中國住交會)在深圳會展中心亮相,并于12月13日落下帷幕。中國住交會組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本屆住交會的參展品牌房地產商只有8家,數量不足去年的兩成,萬科、碧桂園、保利等重量級品牌房地產商悉數缺席。
濟南展覽公司人士介紹, 中國住交會開幕第二日,蘇州(樓盤)一家小型房企的老板在展會現場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參加了三屆住交會,一年比一年冷清。第一次來住交會時,也在深圳會展中心,那一屆開發商、供應商、觀眾都很多,場面很熱鬧,今年就一個館,還有一些空展位,來的觀眾也不多。”
是什么原因造成開發商參與中國房交會的熱情不再?
對此,中國住交會組委會媒體負責人胡家騮坦言,今年能明顯感受到開發商們越來越務實,更愿意參加一些能給樓盤項目帶來直接銷售促進的活動,但住交會本身是一個行業內的商務平臺展示會,不是一個B2C的地產項目類推介會。
“展會營銷”效率下滑
據中國住交會組委會秘書長、優博集團董事長單大偉介紹,本屆中國住交參展商包括合生創展、金隅嘉業、寶龍地產等房地產商和知名建筑設計企業以及多家國內建材商。另外,中國住交會還舉行 “CIHAF房地產全球論壇”、CIHAF2012中國房地產“三名(名人、名企、名盤)”派對。同時,第一屆深圳養老展也與住交會同期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展品涵蓋養老金融、用品、食品、服務等多個領域。
中國會展聯合會副會長、全國會展大學生聯盟顧問李德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個房地產會展與養老展合辦,大致可以推斷出組辦方的招商并不順利,只有不斷添加更多元素,以便更多類型的展商參加。
對此,中國住交會組委會媒體負責人胡家騮向記者表示,今年的中國住交會從整個規模來看是最小的一屆,這與我國的整個經濟和房地產發展形勢有一定關系,現場展示的開發商更多的是文化旅游、商業地產類型的地產商。
此外,前來參展的房地產下游供應商也略顯失望。參展的某門窗廠家向記者透露,企業參加住交會的展位費、布展費、人員交通費用將近40萬元,相當于在地方電視臺刊登廣告的費用,卻并未獲得預想中的資源和訂單。
胡家騮透露,除了中國住交會這樣以業內交流為主的房地產展會開展狀況不佳外,很多以B2C為主的樓盤推薦展銷會今年的開展情況也逐漸黯淡。
產業結構謀求創新
據山東會展服務人士了解,中國住交會也正在謀求轉型,未來試圖往房地產全產業鏈以及搭建起各個細分行業商務平臺上延伸。胡家騮向記者表示,“這個商務平臺做好后會是一個非常暢通的內循環,涵蓋房地產商、設計規劃機構、建筑商、建材供應商、金融機構、廣告公司、代理營銷公司等第三方服務機構,如果能讓他們在住交會期間與開發商進行更加有效的溝通,各取所需,會創造出很多商機。”
對此,有見展覽公司人士表示,會展從綜合性向專業性轉型是行業趨勢,應把目前既做產業鏈又做項目推介的房地產會展細分為不同的展會,每個展會真正聚集有效溝通對象,比如融資類房產展會,來的都是缺錢的房企和找投資項目的金融機構,建材類展會則是采購者和供應商之間的溝通,“而一個綜合類展會,即便同時存在房地產商和供應商,也有可能對接不上,因為開發商派來的都是置業顧問,供應商有力也使不上。”
同時,山東會展服務人士指出,展會模式創新也是房地產會展東山再起的關鍵。與本屆中國住交會同時開幕的“深港城市/建筑雙年展”以城市邊緣為主題,多位知名建筑設計師參與,展會形式與藝術設計結合,吸引了眾多企業,其中就有招商局、京基、佳兆業、花樣年、新世界地產等房企參展。花樣年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相對普通的住房展銷會,雙年展更具創意和文化內涵,公司更愿意參加比較有新意的展會。